网站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标题

楚雄州干旱特征?

kmwl520   2024-06-07 18:00:33   6℃   0
内容
楚雄州干旱特征

今年入春以来,楚雄州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大风频繁,大部分区域为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2月1日至5月26日20时,全州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1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87毫米,偏少幅度达85%,此期间全州平均气温17.8℃,比历年同期偏高1.5℃。据最新监测,5月19日双柏妥甸镇马龙村日最高气温42.2℃、双柏大麦地日最高气温42.0℃、元谋黄瓜园42.0℃、大姚湾碧40.6℃、元谋江边40.4℃。全州目前气象干旱为特旱等级,预计未来4天全州多分散性阵雨天气,无大范围有效降水,雨季开始将偏晚偏迟,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灾情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5月27日,旱灾共造成全州10个县市96个乡镇752个村委会46.7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9529.81公顷,成灾30521.63公顷,绝收1049.09公顷,主要是水稻、玉米、杂粮、蔬菜、烤烟等农经作物;草场受灾196公顷;14.1万人、8.8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州有100条河流断流,433座库塘干涸,499座机电井出水不足,直接经济损失18707.37万元。

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灾情发生后,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州委书记杨斌、州长迟中华等领导先后多次对当前抗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州县市涉及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州气候对脱贫攻坚、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影响的研判,及时采取管用务实措施,做好抗旱、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极端天气灾害防范等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因素对脱贫攻坚、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认识当前我州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抗大旱的思想,要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从最好的方向着手来安排部署抗旱保饮水、保苗工作。要把抗旱保饮水、保苗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抗旱责任制,层层落实抗旱减灾工作责任,建立和完善旱情监控反馈机制、抗旱服务机制、干部包村包户机制,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对旱情严重地区要建立健全分片分区域包干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将抗旱保饮水、保苗工作任务纵向落实到乡镇、村委会、村组横向落实到各部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全、责任实”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一)加强监测分析预警。气象、水文、农业、水务、应急等部门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开展旱情动态评估分析,及时掌握旱情发展,提高旱情预报、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密切掌握旱情动态,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为抗旱工作提供支撑。5月14日12时,楚雄州气象局启动全州重大气象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命令,各相关单位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按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在雨季到来前做好抗旱保饮水工作,把确保城乡供水和人畜饮水安全摆在首位,及时采取引、提、拉、运等有效措施确保基本用水需求,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从最坏处打算、最好处着手,按最不利原则,倒排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计划和应急方案。按照“三个机制”“四个保障”要求做好工作,确保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的饮水安全。

(三)加大投入,有效保障人畜饮水。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人畜饮水,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截止5月27日,全州投入抗旱人数22.5万人,投入抗旱资金2024.77万元,抗旱浇灌面积21326.67公顷,已临时解决14.1万人和8.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四)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全州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全力抓好大春抗旱保苗工作。根据供水情况,制定农业抗旱技术方案,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抗旱保春耕、保增产的重要作用,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五)强化科学调度,做好节约用水。严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电调服从水调”“总量控制、合理分配、有保有压”和“突出重点、保两头”的原则,重点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关注影响民生较大的产业、重点工程,在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用水和最严格节约用水措施。建立健全用水定额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申报制度,加大用水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控制高耗水企业和经营性用水项目。

(六)全面统筹协调,做好库塘蓄水工作。围绕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密切关注气候变化,谨防旱涝急转带来的危害。在做好水库安全度汛的同时要分类指导抓好库塘蓄水工作,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库塘,采取“一库一策”、“一塘一策”制定蓄水方案,严格实行汛期水库调度运用计划,蓄防并重,突出抓好承担城乡供水任务的水库、骨干重点水库的安全蓄水工作。

(七)突出重点,分类救助。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应急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抗大旱、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组织开展灾情调查核实,全面、准确、及时上报灾情,为抗旱救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制定完善救助方案,按照“长保、短补、延伸救助”的要求,采取钱粮结合,以粮为主,解决受灾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目前,旱情还在持续,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我国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干旱的地方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干旱比较严重。

西北干旱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全境和陕西秦岭以北、内蒙古西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多,中国的主要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西南地区的云南干旱严重,例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遭遇三年连旱,导致库塘蓄水严重不足。 今年初,降雨持续偏少,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库塘蓄水持续下降,各地旱情加剧。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有可能成为高产地区。 降水稀少、蒸发偏大、产流量很少的地区。

扩展资料:

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全球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将会加速扩张,到21世纪末将占全球陆地表面的50%以上。 其中,全球干旱半干旱区扩张面积的四分之三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干旱半干旱区扩张将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土地进一步退化的风险,并加剧其贫穷程度。

产生沙漠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干旱缺水是最基本的原因,沙漠化地区在第四纪时期一般为松散的湖相或河湖相沉积,物质疏松。 它们为土地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区域的风力条件也是沙漠化的原因。

某些地方,草场中猖獗的鼠类破坏植被,使土地蒸发加大,也是沙漠化的原因之一。 人为的因素包括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宾川与楚雄哪气候更宜人

宾川县市云南省大理州下辖的县之一,地处云岭横断山脉边缘,金沙江南岸云贵高原西南部。 境内主要山脉、坝子、河流多呈南北走向。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境内有纳溪河、平川河、清水河、朵背箐河4条水系。 纳溪河最大,纵贯宾川中部坝区,其支流水量以炼洞河为最。 宾川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光热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立体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17.9℃,年霜期100-120天,年均日照时数2719.4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124.895-155.022千卡/㎡,年均降雨量559.4毫米,为省内最少。 年均风速1.8米/秒,风向多为西南风,雨前雨中往往出现北风,气候极其适宜农作物生长。 楚雄州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楚雄彝族自治州划分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 同时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异,形成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复杂、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 年均气温为14.8~21.9摄氏度。 绝大多数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7.4摄氏度;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4摄氏度。 极端最高气温42摄氏度(1963年5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8.4摄氏度(1974年1月1日)。 元谋坝子和金沙江河谷地区全年无霜,其他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221天~275天。 楚雄州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 楚雄州地处云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均日照为2450小时,从西北向东南呈递减分布。 西北部的永仁县最多,年平均达2823小时,日照率达65%,是云南省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百分率最大的地区。 最少的是禄丰县为2198小时。 楚雄州的蒸发量年平均为2432毫米,为年降雨量的3倍多。 元谋县的蒸发量为降雨量的6倍多,是云南省蒸发量最大的干热盆地,蒸发量最小的是南华县和双柏县,年均不到2000毫米。

元谋为什么不下雨?

楚雄三年干旱的原因2009年以来,楚雄州连续发生较为严重的气象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较大困难。 是什么导致楚雄当前的干旱呢?经过气象专家的分析,导致楚雄三年干旱的原因是:季节性干旱:楚雄州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每年冬春季正处于干季(11月至次年4月),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 从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共发生各类干旱 35 次,占 70 %,属于发生频次比较高的气象灾害。 大气环流异常: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交汇影响是产生大范围降水的主要环流形式,也就是说,要产生大范围降水,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近三年来,由于受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经常发生北方冷空气影响我州时南方孟加拉湾的水汽无法输送上来,或者水汽充足时无冷空气影响的现象,导致天气持续降雨偏少,温度偏高,旱情迅速发展。 同时,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全省大部及贵州、四川等省均发生了大范围干旱。 三年降雨偏少的叠加导致旱情持续加重:2009年以来,受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我州降水量连续三年持续偏少,其中2009年和2011年的年降水量为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最少值,全州平均年雨量都只有614毫米。 楚雄州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50毫米,三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较常年偏少213毫米。 三年降水量偏少的叠加效应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墒情降低、库塘蓄水量严重不足,干旱持续加重。 由此可知,季节性干旱、大气环流异常和近3年降水持续偏少是楚雄目前干旱的原因。

点评

本文暂无评论 - 欢迎您

请填写验证码